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城乡供需 > 农产销售 > 米面粮油 > 正文
    购物车
    0

    山西农民报」武乡:红色战地变身脱贫热土

    吴寨代理     2019-01-11 14:38:02     浏览:8    回复:0    点赞:0
    发帖人:吴寨代理
    级 别
    贡献值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
    「山西农民报」武乡:红色战地变身脱贫热土吴寨村   01-11 14:37 浏览: 2   回复: 0   点赞: 0   转载
    武乡:红色战地变身脱贫热土
    武乡是一片红色热土,是与井冈山、延安、西柏坡齐名的革命圣地,位于太行山西麓,长治市最北端,多个乡镇地处深山,山路蜿蜒曲折,在当年,红色的革命火种之所以能够在此地熊熊燃烧,与独特的地理位置有着很大的关系。然而,历史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贫穷的印记,绵延的大山隔断了脚步,落后的观念使小康梦一再搁浅。
    中央吹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后,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儿女们纷纷响应号召,举全县之力,摘穷帽、拔穷根,打响了一场脱贫“歼灭战”,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谱写出了一支支脱贫之歌。
    穿越时光的挂面村
    冬天到,挂面俏。冬日的暖阳,洒在监漳镇胡家坡村,这个村子制作手工挂面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远近闻名的挂面村。刚到十点钟,贫困户郝小英家的挂面架上就已经挂满了整整齐齐的挂面。细如银丝的挂面均匀地分布在挂面架子上随风飘动,稍稍用力一扯,弹性十足。
    郝小英告诉记者,从和面、醒面、搓条、盘条、绕面、上棍、分交十几道工序,经历四次发酵,每根面条都拉伸至三米长,每一道工序都是人工完成。
    郝小英的挂面在当地比较出名,做挂面已经有三十多年。“以前就是做挂面,不过做的少。”郝小英一边把人迎进屋,一边说,“最开始的时候,扁担挑着卖,后来买了个三轮车,骑着去镇上卖,最远就是县城。”销售市场小,加上老伴身体不好,郝大姐一直也没能把挂面卖得更远。把挂面卖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吃到自家的挂面就成了她的梦想。
    2016年,郝小英家里成为精准识别贫困户。按照因户施策的原则,结合她家的情况,镇、村干部觉得她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搭着县里大力发展电商的顺风车,把挂面卖到全国各地去。郝小英很动心,决定试一试。
    在电商大讲堂,郝小英第一次接触到电商。“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人都是懵的,年龄大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差,我都想放弃了。”说起刚接触电商,郝小英一阵感慨。他白天学,晚上背,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学有小成,开起了微店。
    销路打开了,郝小英又想到了创新。“有一次看电视的时候,看到有人把蔬菜、胡萝卜加到面里头,我突然想,我的挂面是不是也可以试试呀?”说干就干,第二天一大早,绿色的蔬菜挂面就新鲜“出炉”了。
    正说着话,郝小英的微店就有了生意,她高兴地告诉记者,这已经是今天上午的第四单了。自从开了微店,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面销千里。
    任师傅做挂面将近四十年,来到任师傅家的时候,任师傅正在准备午饭,看到我们进门,就热情地招呼我们吃一碗他的挂面。“这是我昨天做好的,今天来不及做饭,就吃两把。”任师傅一边下面,一边说着,“一会儿吃完,就把院里的挂面全部打包,有河北的客户来拉走。”他告诉记者,近三个月收入已经有一万多元了。
    三年前,任师傅担心挂面传承后继无人,销售市场没有拓展,“挂面村”渐渐呈衰落之势。他怎么也没想到,乘着电商快车,挂面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现在,有很多中青年人都回乡学着做挂面,并逐渐打出监漳挂面这个品牌。
    如今,郝小英的挂面不止“变了颜色”,还“穿上了外衣”。郝小英说:“统一包装以后,运输方便了,也不会轻易地被碰碎。”郝小英的挂面终于走出了村子,走出了县城,走向了全国,她的梦实现了,日子也越过越好,挂面收入两万多元。任师傅的挂面卖得很好,挂面手艺后继有人,日子越过越红火。
    像郝小英和任师傅这样的挂面师傅在监漳还有很多,他们靠着挂面脱贫、致富,随着电商产业的兴起,挂面村的挂面已供不应求,一个个原本沉寂的挂面村如今也焕发出勃勃生机。
    羊肥“小金珠”的大市场
    在故县乡十里坡村,有一个名人,他靠种植羊粪小米摘掉了贫困帽子,自己脱贫之后,做起了带头人,带领全村村民一起种植,一起脱贫致富;在省委宣传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成立了武乡县龙晖专业合作社,他是“公司+合作社+农户”脱贫模式的带头人,注册“十里坡”商标并办理了小米无公害认证,他就是韩登科。
    合作社成立后,发展社员50户,带动周边农户200余户,其中,贫困户130户。李大爷是合作社的社员,自加入合作社以后,一年能多产出1500多公斤小米。“咱们老百姓,一直靠种地生活,一年下来勉强能维持住生计。”李大爷高兴地说,“登科对咱帮助特别大,收入能达到万把块钱。”




    由合作社统一购买种子、渗水地膜、农家肥,零投资实现春播秋收,合作社统一出售。村民刘粉先说起收成,脸上扬起了笑容:“2018年天旱,想着估计收成不行,挣不了多少钱,可是没想到,用了人家提供的地膜,收成还多了,产了3000多斤谷子,卖了15000多块哩。”
    2018年,龙晖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为武乡第一家使用 “武乡小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合作社。韩登科告诉记者:“咱们是第一个使用上咱们武乡小米地理标志的,要想使用这个武乡小米地理标志,首先有‘三评一标’,就是说咱们现在有无公害认证、有商标,就是为了防止小米市场混乱。”
    2018年,长治被正式命名为中国小米之都,此次申报工作由武乡县晋皇羊肥小米公司为代表进行的。晋皇羊肥小米,种子好,谷种两次荣获“中国小米之冠”,色泽金黄,颗粒饱满,结晶度好,米油多,蛋白质含量高,口感鲜香粘糯,品质独特,产地优,肥料好。源头把控、土壤检测、精准溯源、农科院合作一系列措施保障了小米的质量。
    “在咱们基地安装了24小时视频追溯管理系统,不仅工作人员可以从后台看到晋皇羊肥小米春种、夏锄、秋收,所有对晋皇羊肥小米有兴趣的用户朋友都可以通过扫描公司二维码进入公司工作后台观看公司基地视频。整个晋皇羊肥小米的生长是透明的、开放的。”晋皇羊肥小米基地管理人员说。
    近年来,武乡县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引领下,始终把小米产业作为扶贫的主要项目,立足本土特色资源优势,打造出武乡小米品牌,取得可喜的发展成果。“中国小米之都”这一名片,更有利于提升武乡小米品牌知名度,实现小米溢价,促进米农增收。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武乡小米必将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在上党大地上熠熠生辉!
    “借光”点亮生活新曙光
    光伏发电既可以有效利用能源,又可以给贫困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尤其是对于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光伏发电就像是安装在屋顶或山上的银行。能发电,能挣钱可以直接带动贫困户脱贫,激活了一大批贫困户的造血能力。
    隆冬时节,万物凋敝。在武乡县涌泉乡坡底村,一排排整齐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蓝光,源源不断地把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坡底村村委主任周胜旺对村里的光伏发电站进行常规检查,看着太阳能电表上的数字,他心里暖暖的。
    新思维打开新思路,坡底村地处山区,年日照时数达2592小时,光照充足,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利用这一优势,建成的50千伏光伏发电站,用两个月就实现并网,投入使用。
    在坡底村村委会,周胜旺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正常情况下,光伏电站运行周期为25年,平均每天发电200-300度,每月收入五千元。“2018年每度电是九毛八分钱,结算下来以后,我们会按比例分给贫困户,帮他们脱贫,余下的用来改造村貌和公益事业。”周胜旺说。
    分布在武乡县村村落落的这些光伏发电站,不占用耕地和林田,只利用荒山和屋顶,既满足就近供电,缓解电网高峰期的负担,还带动了集体和老百姓的收益。
    武乡县抢抓光伏扶贫政策机遇,充分利用光照充足、山大坡广的自然资源优势,将光伏项目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某势而动、顺势而为,将荒山、荒坡利用起来,变废为宝,带来收益的同时,还增加了就业。
    2017年,武乡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按照 “五统一”原则负责全县光伏扶贫电站的建设、运营管理和收益结算工作,确保建设质量和运行安全。截至目前,全县共投资4.4亿元建设实施了总规模65兆瓦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实现了光伏扶贫产业项目对215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和162个非贫困村深度贫困户的全覆盖。
    武乡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光伏项目负责人任跃飞说:“收益兑现方面,2016年的第一批9座村级电站,截至6月底国家财政补贴资金55.8万元,172个分布式村级屋顶光伏电站并网,截至10月底的上网电费380万元已拨付至各村委会。30MW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扶贫收益150万元、28.6MW‘十三五’第一批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截至去年11月底光伏收益255万元,正在结算,争取尽快分配到户。”
    如今,武乡县的光伏产业为村庄的发展带来源头活水,为农村的生活带来新气象,为农户的生活带来新曙光,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保护生态、促民增收的“多赢之路”。
    摘穷帽、拔穷根,改穷业、换新颜,武乡县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因村失策,多措并举,下足“绣花功”,啃下“硬骨头”,跑出“加速度”,昔日的红色热土,已经奏响了脱贫的凯旋之歌。

    本文为村网通会员发布,不代表村网通立场。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400-636-1858!举报点赞 0村民评论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